表情被赋予了暴力的气息是很痛苦的,于人于己都是心灵的针刺。教学环节原本是真诚、洁净的,而呆滞的表情、枯竭的心灵、流于过场的淡漠交流呈现出暴力的另类衍化,严重干扰着我们的教学,笔者暂且称之为教学表情暴力。 教师是社会的优秀群体,肩负着浇灌未来的重任,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,展现鲜明、高尚的人格魅力,能以高洁的性格、情操感染学生。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学生心中的一座丰碑。确立丰碑的地位,需得学生的认可、赞同,需得学生亲之、信之。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固然重要,但不是全部,如能辅以和蔼、宽厚、善良、自信、肯定等面容,更能使学生乐之、爱之。倘若整天哭丧着脸、紧绷着脸、冷漠着脸,到底是在惩罚学生还是在惩罚自己呢?还让学生如何亲近你呢? 如今的教育,这种现象时有发生,教学表情暴力时有发生,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,制约着教师的成长。 1教学表情暴力的成因 生活会给人们带来焦虑、压抑的情绪,人们往往宁愿默默承受,选择将自己隐藏保护起来,将自己的情感束之高阁。长期的压抑让情绪处于引爆状态,不加注意就会演变为“表情暴力”——表情僵硬、冷酷、淡漠。 1.1千年仕学传统使然 我们的教师群体是优秀的,这点毋庸置疑。传统教育给了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,他们拥有优秀的文化素质,一代一代地续接着高级知识分子的接力棒。但我国千年的仕学传统严格地要求着他们:苦读、克己、内敛以至抑情。这种对感官的控制却是对理性的绝对误读,认为保守自己就是最大的安全,人就在狭隘的局限中生活,这实际上是对心灵的自虐。 无奈,教师逃离不了这一宿命。肩负着传道、授业重任,以三尺讲台为根据地的他们绝不能抑情。很多初为人师的工作者为何会不适应,除为师的技巧缺乏,更多的是情感的不适应,源于他们都遭遇过传统的教育,然而孩子们不成熟的表现可能会带给心灵的焦躁,久而久之,原本局限的情感更加枯竭,更大的压抑,更大的苦难接踵而至,学校、课堂成为心之负累,教学负重而行,痛苦征于色、发于声,僵硬、冷酷、漠然的表情缠了上来。 1.2巨大生活压力使然 |